纳瓦尔最新访谈:越快乐,越成功

作者:杰西卡咔咔

纳瓦尔最新访谈:越快乐,越成功

👆上面这位是我最喜欢的大脑之一 — 纳瓦尔最近做客Chris Williamson的访谈节目,时长超过3个小时。他在这3个多小时的过程里整体性地描述了他的人生观,在取得了巨大世俗成功之后对“成功”的见解,如何避免玩status game,如何撬动新时代的杠杆工具让自己不依靠运气致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纳瓦尔思想体系的最新进化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话题。其中最戳我的一句话是👇:越快乐,越容易成功。

纳瓦尔最新访谈:越快乐,越成功

(注:因为讨论的是做事跟成功的关系,图一里的journey个人认为翻译成“过程”会比“旅途”更恰当)

我相信这跟很多浸泡在东亚文化里长大的小孩内心的声音是冲突的,毕竟我们以前背的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以前听的都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吃苦,似乎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一个美德。

所以顺理成章地,以前我假想的快乐都在xxx之后:等我大学毕业了,我就快乐了;等我入职世界五百强外企了,我就快乐了;等我把这个项目做完了,我就快乐了……结果我是否快乐先放在一边不说,反正过程中的苦我是实打实地吃到了。

而你做一件事99%的时间,都花在了过程中;过程这一环,你就先输了,还输得很彻底。直接最近几年我才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如果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就痛苦不堪,那么你就是在用一个确定的痛苦,去搏一个未知的未来。就算结果做成了,代价也太大(因为99%的时间你都在痛苦);如果结果没做成,那就是双输。但是如果你在做事的过程中非常快乐,那不管结果如何,你都起码首先拥有了一个确定的快乐。就算事情没做成,你也享受了过程里的快乐;如果事情做成了,那快乐就是双份的。博弈论告诉我,怎样看都是过程快乐那个选项更划算。

纳瓦尔最新访谈:越快乐,越成功

我也曾经试图用痛苦换成功

以前刚刚接手一个大客户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品牌的手机赶上全球各个国家的首销计划,我几乎没日没夜地操心着各个环节,我人在国内,却配合着全球各地的时差工作。压迫自己、自我逼迫式地推着自己开完一个又一个会、发一封又一封的邮件,不敢放松一点,生怕哪个环节出了岔子。哪怕自己已经咳到肺炎了,也不敢请假去医院看一下。就因为老板的一句pua:“这个项目要是这么容易,干嘛要你来做呢?公司把这个客户交给你,是器重你。

等把这个项目完成好了,就给你提名升职。”我以为只要我硬扛过那段时间,升职就会到来,然后我就会快乐。结果呢?结果项目完成得很好,可是我的身体越来越差,每天下班后就觉得筋疲力尽,且觉得自己一天内做的事情80%都没有实质意义,内耗越来越严重。我厌倦为了迁就客户每天陪他们说我听不懂的大厂黑话,我讨厌自己熬夜加班做出来的成果轻飘飘被别人拿去当了献佛的花 — 我开始隐隐意识到:这样不对。如果成功需要我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那么这个成功,真的非要不可吗?? 如果成功最终是为了快乐,那我现在很!不!快!乐!我再也不想通过“获得成功”来快乐了,我为什么要曲线救国呢,我就不能直接快乐吗?于是,我辞职了。

纳瓦尔最新访谈:越快乐,越成功

原来“快乐是势能”

我开始回想自己是如何考上985的,那时候的生活很单纯,我只记得每天都在吸收新的知识,每当我多看懂了一篇阅读理解、多解出了一道数学难题、多掌握了一个语法点之后,我除了享受了摘取果实的那个瞬间,我更享受的是这个心流的过程本身。毕业后我参加第一份工作,我每天跟海外的客户沟通,都是很愉快的。也许因为我很愉快,所以对方也很愉快,订单交付中的问题总能在我这里顺利解决。于是,当外派海外的工作机会出现的时候,我很自然就被选中了。

后来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我准备去美国留学。当时的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是那个愿景让我在那段时间很自然地每天坐在书桌前,备考托福和GMAT,写文书和PS,经常一坐就是一下午,分析错题和总结解题思路,笔记写了厚厚一本。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心里安静笃定,知道自己在朝着目标迈进,走一步就近一点,终有到期那种感觉。

一天又一天,我就这样不慌不忙地朝着我的梦想迈进,结果我就这样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被美国一所商学院录取了,圆了我去美国读MBA的梦。原来我过去取得的所谓“成功”,都是在我“享受过程”的时候不经意地出现的。我现在坐在这里,在键盘上敲出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完成谁布置的任务,也不会想发出去后有多少人看,大家喜不喜欢看,看完会发表什么comments。

我只是看见一个我喜欢的睿智的人做了一期我很喜欢的访谈,让我有所感悟,而我真的想把这个感悟说出来,而已。我现在写这个公众号,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紧张与忐忑。我觉得有话想说,不吐不快,就写两句,写完会觉得清爽畅快。我觉得最近没有表达欲望,也可以两个月什么都不写。

纳瓦尔最新访谈:越快乐,越成功

为什么越快乐,越成功?

我发现,当我带着内心涌动的能量、带着愉悦感去做事情的时候,我在创造这个事情的过程中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过程是丝滑的、是享受的、是更有松弛感和创造力的;而做出来的成果也是自带生命力的,它成了我个人状态的延续,它也反过来滋养了我。这份滋养,是对“享受过程”的奖励,是苦苦追求结果的人享受不到的甜美。

这也许就是“快乐是势能”的真实体验。做一件事让你享受,你才会快乐,你在过程中很快乐,你就会想一直一直做下去,谁让你别做了你还不乐意呢,是不是!于是你没有了立刻就要拿到结果的期待,你愿意在一件事情上慢慢琢磨、慢慢来,反而走得更稳更远。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附:笃定地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是种什么感觉

真正能笑到最后的人,都是能坚持下来的人;而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是乐在其中的人。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意志力很强大,我凭我的意志力也能做成一件事,喜不喜欢根本没那么重要!对于这个观点,我没有发言权,因为在我凭意志力当牛马的那些年,我虽然确实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我坚持得很痛苦,最终还是没能继续下去。因为我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也许也是少得可怜的

),而我能从我喜欢的事情上获得的滋养却是无限的,相较而言,我觉得后者更sustainable。《纳瓦尔宝典》里一直鼓励大家去做真实的自己、去把自己热爱的事情打造成一个产品或服务,就是因为他深谙这个道理:人不是靠意志力成功的,而是靠热爱成功的。


写在最后

过去的我总以为,快乐是成功的副产品,我成功了我才能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了我才能快乐。现在我明白了,快乐才是成功的起点。

当你找到了你真正的热爱,发自内心地爱着你在做的事情,每天都为能够做这件事感到满足和兴奋的时候,成功已经同时发生了。说这是一本tigger了我新的生活方式的书也不为过,我推荐大家都能够抽一点点时间来读一读这本小书。但是有个美中不足的地方是,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有许多删节和翻译得曲解了原文意思的地方,比如原版书第56页有这样一句话:You’re going to do it in a way you’re good at, and you’re going to stick with it. The people around you will see the quality of your work is higher。

而这两句话被翻译成了:“你会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始终不渝地做下去,工作质量也会因此提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英文原文中有一个关键细节是people around you,就是“你周围的人”,中文译版里直接把这个意思去掉了,但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纳瓦尔在谈论这一章的时候,着重点在于如何将你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成一个产品或服务,然后出售它。因此,能够让你周围的人,也就是能让这些产品和服务得以曝光然后愿意付费的人群看到就是至关重要的。删除之后,就完全失去这个因果关系了……只有在原版里,才能体会原作者一气呵成的逻辑链条啊!

阅读原文

发布者:欧维Ov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wink.com/index.php/%e7%ba%b3%e7%93%a6%e5%b0%94%e6%9c%80%e6%96%b0%e8%ae%bf%e8%b0%88%ef%bc%9a%e8%b6%8a%e5%bf%ab%e4%b9%90%ef%bc%8c%e8%b6%8a%e6%88%90%e5%8a%9f/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邮件:ove2022@126.com